钢筋锚固区保护层不大于5d配置横向钢筋

栏目:专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2-08-11 作者: 蒋守林 来源:  钢筋翻样及管理 浏览量: 970
分享到:
当锚固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大于5d时,锚固长度范围内应配置横向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应小于d/4;对梁、柱、斜撑等构件间距不应大于5d,对板、墙等平面构件间距不应大于10d,且均不应大于100mm,此处d为锚固钢筋的直径。

钢筋锚固区保护层不大于5d配置横向钢筋

蒋守林 钢筋翻样及管理 2022-06-19 17:33 发表于河北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8.3.1 第3条:

      当锚固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大于5d时,锚固长度范围内应配置横向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应小于d/4;对梁、柱、斜撑等构件间距不应大于5d,对板、墙等平面构件间距不应大于10d,且均不应大于100mm,此处d为锚固钢筋的直径。

      使用者对这条规定理解困难。我初步解析一下:

      1、“锚固钢筋保护层"指锚固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边的距离。

      2、"当锚固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大于5d时”是指锚固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边的距离小于125时,需要设置横向构造钢筋。

3、“横向构造钢筋的直径不小于d/4"。以刚才所举例子,d/4=25/4=6.25。可采用直径6.5的钢筋。如果有两种以.上锚固钢筋,d为较大规格钢筋直径。

      4、“横向构造钢筋间距,梁、柱、斜撑不大于5d"。以刚才所举例子,5d=5*25=125 mm。规范要求间距不应小于100 mm,即min(5d,100 m)。这里取100 mm。如果有两种以上锚固钢筋,d为较小规格钢筋直径。

      5、“对板、墙等平面构件间距不大于10d,且均不应小于100mm"。板、墙锚固钢筋间距为min(10d,100 m)。如果板、墙直径为8 mm,横向构造钢筋间距为80 mm。

那么,具体如何应用呢?我们针对各种构件分别讲解。

      6、柱锚固钢筋在基础内或转换梁、框支梁内。如果基础外伸,柱在基础内锚固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存在小于5d的情况。如果基础不外伸,那么柱锚固钢筋保护层厚度一般情况下不会大于5d,遇到这种情况,就需在锚固长度范围内应配置横向构造筋,一般以箍筋形式,而不是仅在保护层范围内设置。柱在转换梁、框支梁内锚固原理与在基础内锚固构造相同。

      7、梁锚入柱内或墙内,柱的截面一般大于梁宽,如果梁中心线与柱中心线重合,梁锚固钢筋保护层通常不会小于5d。当梁与柱- -边平 齐时,梁锚固钢筋保护层会小于5d。根据规范要求,如果小于5d,须配置横向构造钢筋。但因为柱梁节点内柱箍筋对梁锚固钢筋产生约束,无需增设横向构造钢筋。当然,横向构造钢筋应是垂直于梁锚固钢筋,而柱箍筋是平行于梁锚固钢筋,所以,按规范要求可以配置横向构造钢筋,以开口箍的形式。预算时可以计取,施工时一般不放。

      8、墙锚固钢筋在基础内或转换梁、框支梁内,如果基础外伸,墙在基础内锚固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存在小于5d的情况。如果基础不外伸,那么墙锚固钢筋保护层厚度一般情况下不会大于5d。遇到这种情况,就需在锚固长度范围内应配置横向构造筋(此时,墙在基础内外侧水平筋可省略),仅在保护层范围内设置。墙在转换梁、框支梁内锚固原理与在基础内锚固构造相同。举例:外墙外侧保护层为50 mm,墙纵筋为16,基础无外伸,5d=5*16=90,50小于90,墙在基础外侧保护层内须配置横向构造钢筋,直径为d/4= 16/4=4 mm, 间距100 mm。

      9、板的支座为梁和墙,板下部纵筋一般情况下保护层大于5d。板上部纵筋锚固钢筋位于梁上部纵筋之上,梁的保护层25m,板的保护15 mm。举例:板纵筋为10 m, 5d=5*10=50,梁板的保护层小于5d,故在板锚固钢筋段配置垂直于锚固钢筋的横向构造钢筋,直径为d/4=10/4=2.5 mm,间距100 mm。锚固长度= 34d= 340,横向钢筋根数=340/100=4。实际上市场.上没有这么小规格的钢筋,施工时一般不会在锚固钢筋上配置横向构造钢筋。预算时可以计取。

      规范作此规定- -定有是它的道理。当锚固钢筋保护层小于5d时,配置横向构造钢筋的作用是防止保护层混凝土劈裂时锚固钢筋突然失锚。但理论与实践明显有脱节,实际可操作性差,锚固区保护层本来已小于5d,增加横向构造钢筋无异于减少保护保护层,这对本来就狭窄的保护层更是“雪上加霜"。我认为,应该对锚固区保护层作不小于5d的底线限制,如板.上部纵筋锚入梁上部纵筋之下就能满足,这比增加横向构造钢筋更具可操作性,同时,也是经济节约的。但施工习惯板筋置于梁筋之上,这个似乎很难改变,再说,板上部纵筋锚入梁上部纵筋之下就显得很不平顺。两难,你们认为呢?